查看原文
其他

苹果手机用户好尴尬!打车杀熟、会员加价,真的比安卓贵?网友:土豪客户土豪价!

2018-04-26 触电新闻客户端

iPhone用户注意了

iPhone用户注意了

iPhone用户注意了

!!!

你们的iPhone不仅贵,平时看视频,听音乐充的钱,也比安卓机贵!!!



  

最近,网上很多苹果手机的用户反映,自己用iPhone充会员时,经常比安卓用户多掏钱,这究竟咋回事?


戳视频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632k48lgb&width=500&height=375&auto=0

打车软件杀熟?

可能是新用户优惠造成的



前段时间有网友指出与舍友同时用打车软件打车,起始地都相同,价格却不同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实际上在刚刚看到类似新闻的时候,就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在进行了大量验证之后,发现所谓的“杀熟”并没有网上传言的那么严重,部分服务有时的确存在差价,当然也有安卓手机比iPhone高的时候,但并没有频繁出现老用户,或者iPhone就更贵的情况。


举个例子。我们准备了老款iPhone 6s、最新的iPhone X以及几台安卓手机,看看它们使用最先被曝出问题的滴滴打车到底有没有差价。


滴滴出行的价格比较,从左到右依次为安卓手机、iPhone 6s、iPhone X(PS:为了尽可能减少误差,数据均经过多次测试。)


我们在下午5点半的下班高峰期,统一选择了从公司到机场这样一段相对比较长的线路。


从结果可以看到,如果选择拼车,安卓手机和iPhone 6s同为45元,而iPhone X反而最便宜,为42.8元。



如选择快车,差价仅一毛钱,可忽略不计。


优享专车则都是63.7元,没有差价。并且我们测试的多台不同价位的安卓手机之间的情况都比较相似,价差均在一元左右。


当然,这只是预估价,实际打车后支付的费用,不一定就是这样,会根据路上拥堵情况以及司机路线的选择而有所不同。


对此我们的判断是,有些所谓的“杀熟”并不严谨,而且我们注意到,部分截图的所差异大多是因为新用户优惠或者使用了抵扣券之后的价格,而原价并非如此。



优酷VIP会员办理价格比较,从左到右依次为安卓手机、iPhone X


在对比众多手机app后,一半以上的app都出现了“苹果手机的充值费用比安卓手机高”的现象。就这一区别,分别采访了某视频网站客服和苹果ios工程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616p0qc59&width=500&height=375&auto=0

用苹果手机就要多掏钱?实测:买VIP一年多交40元


某视频网站客服表示苹果公司会收取部分费用,建议在安卓机或者官网上充值。



ios工程师表示,苹果会针对ios 软件上销售的虚拟产品进行抽成。虚拟产品包括点卡、直播软件道具、游戏币等。


但是要注意的是,美团购物、滴滴打车、淘宝买东西等有实物的产品,就没有苹果会抽成这一说。


专家观点

涉嫌垄断,30%服务费过高无依据


对于苹果收取30%服务费的合理性,记者了解到,已有专家团队向国家反垄断执法部门进行举报,其中主要是认为定价过高且没有合理依据。


去年8月,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院校的知名专家,对苹果公司在运营AppStore过程中可能存在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进行分析论证后,认为苹果公司运营的应用商店AppStore在长期运营中涉嫌违法、侵权并存在垄断行为。

他们认为,苹果不允许使用第三方支付系统来完成应用程序的付费下载,以及不允许应用程序内置第三方支付系统来进行应用内购买,属于典型的搭售苹果公司自己的支付系统,而排除了任何第三方支付服务。团队还称,所有苹果公司视其为“应用内购买(IAP)”的行为会收取其交易金额的30%的提成,这样的定价过高且没有提供合理依据,更没有提供磋商程序。


律师解读

第三方平台要尊重消费者知情权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曹义怀认为,苹果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遭遇收费高的情况,存在差别对待,容易让消费者感情受到伤害。因此在这一点上,第三方平台应该起到告知作用,如果刻意隐瞒,确实涉嫌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为你支招

通过3种方式可以绕开苹果抽成


买了苹果手机,却要多付钱买服务,这让苹果用户心里不爽,那么有没有办法可以应对呢?扬子晚报消费评审团记者通过比较发现,找到了一个较为可行的办法。那就是“果粉”可以通过微信支付等其他方式支付,与安卓用户享受同样的优惠。



通过以上方式,账号登录、支付、完成开通成功后,会员体验可以在移动设备和电脑上通用。

网友们的那些“杀熟”奇遇记



都说老顾客很重要,不过最近关于“大数据杀熟”的新闻,引来了网友的一片热议....大家纷纷跟帖,分享出自己被“杀”的经历!



有老用户网购电影票莫名其妙比朋友高,甚至5个人买10张同场票却有三种价格。



经常打车的地方,比500米外的地方要贵。



买飞机票,每刷一次票价就窜天猴似的蹭蹭往上涨。



还有手机网费,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花了多少冤枉钱。



苹果用户充微博会员永远都是哑巴吃黄连。

人民日报谈大数据“杀熟”

上网享便利 消费防算计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24日 06 版)


大数据并不是洪水猛兽。所谓大数据“杀熟”,根子在于一些不良商家枉顾道德与法律铤而走险。涉嫌违法的电商平台,必须给予对应的惩罚,才能真正刹住这种“薅用户羊毛”的失信行为。


“大数据”能够实现精准营销,通过给用户精确画像实现靶向传播,满足不同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这本是好事,若能依靠技术实现需求的私人定制式满足,当然能增进百姓消费时的获得感。但无论何时,大数据开发商都要筑牢安全保护的防火墙,加宽隐私保障的护城河,以法律为底线,以道德为金线,依法依规进行。否则数据开发越充分,对社会和大众危害越大。如何在商家的大数据精准营销与网络消费者的个体权益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是当下需要研究的课题。



来源: 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时间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